Coming Soon: PCT 09 Fall Production
巡演赞助
China Construction America, Inc.
以及
胡知宇律师事务所
国际杰人会美东分会
 
 
 
 
 
 
 
如欲订票、联系我们,或加入我们Email列表获得最新更新,请发Email至ctheatre@princeton.edu

 

导演的话

导演们:龙小洋(左)、刘宇鹏(右)

       很多人问过我,为什么要做导演,为什么要选择这一部剧?我总是不知从何说起。如果说我加入话剧社是因为热爱这个融各种艺术为一体的媒介,那么在《雷雨》的选择上凭靠更多的是直觉。现在回头看当初的我们,颇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动。毕竟,我和宇鹏当时还是两个初来乍到的大一新生,都没有太多的舞台经验。 面临过的困难有很多,比如说时间紧迫,剧本过长,演员的角色塑造难以把握。。。 幸运的是我们在拍戏的过程得到了很多人的鼎力帮助,剧组成员们也尤其投入。终于,三个月紧张的排练后,普林斯顿中文剧社于2009年春将《雷雨》 成功搬上了舞台,连演四场,并取得了很好的反响。

       而一年之后,少年的豪迈有增无减,我们又开始了《雷雨》 纽约公演的准备。更多的人开始问:在普林斯顿呆的好好的,剧社也在以一个季度一部剧的形

式稳定地发展着,为什么突然要付出这么大的时间精力和财力,来纽约演出?

 

       今年是曹禺诞辰一百周年, 《 雷雨 》 剧本创作75周年。而 《 雷雨 》 75年前的初演也是在海外,只不过是在东京。这些,都是我们在决定巡演之后才得知的。我想,从始至终驱使我们的,或许只是一种很简单的愿望——将一个动人的故事讲给人听的愿望。戏剧,毕竟可以跨越时空,跨越国籍,跨越年龄,跨越梦想与现实的边界,将人紧紧地联在一起。

 

       这一路走来,有太多的不容易,也有太多的感激。我想首先感谢和我一起做导演的刘宇鹏,以及舞台总监牟晓蕾 ,和全体剧组成员。我们总是笑着说这个剧社每个人都身兼数职,包括社长副社长在内的几乎所有董事会成员在本剧中都担任着重要的角色,而我们已经习惯了在多种身份间穿梭。感谢两年前开创剧社的学姐学长们,没有你们当年的付出,也不会有我们今天如此丰富的经历。感谢所有在校内或校外帮助过我们的人,你们的支持对我们来说是多么大的鼓励。

       当30年代的呐喊已成为远久的回响,当50年代的热血已褪成暗淡的颜色,当80年代的理想主义已积满了尘土。在这个等待着被诠释的年代,幸运的是我们,一意非孤行。

       《雷雨》讲述的是个复杂的故事,是一个家庭悲剧。 在暴风雨的背景下,两代人的爱恨情仇在一天24小时内全部爆发,如倾盆大雨般毫无保留,如涨水的河流般汹涌,如滚雷般震撼,如闪电般刻骨铭心。它讲的是爱,但又不同于我们普遍所理解的爱。《雷雨》里面的爱是一种更原始的,交织着挣扎与自救的感情。这些爱,有繁漪对周萍的不顾一切的释放,有周萍对四凤的索取,有周冲对四凤的欣赏。这些爱,也包括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鲁大海对母亲的尊重。故事伊始,所有人都紧紧抓着某种东西或信念,如周朴园手中的相片,如冲儿对社会平等的思想,再如周萍怀中的四凤,然而一场暴风雨打破了脆弱的平衡,将所有人推向了崩溃的边缘。

       这是一个古老的故事,情节似乎从很多诗人的口中讲出过。然而我坚信,戏中人物的挣扎或多或少地反射出了我们每一个人内心的欲望与纠葛。 这样的悲剧,配上电闪雷鸣,很容易沦为重复的哭喊。但太过直接的刺激,太过简单的激烈会使人疲惫。如何把握节奏,如何使剧情张弛有度,使前两幕的大篇大篇的对话不至沉闷,后两幕的爆发不至给人过多惊吓,便成为我和宇鹏最关注的问题之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同演员们在剧本语言上大下功夫之外,我们还缩减了许多对话,保留了经常被删去的第三幕,并加上了曹禺写的序幕与尾声。但愿这样可以使整体效果更加融和,给予观众更多的思考。

       作者在写作此剧的时候并没有一个强烈的攻击对象,我们更不敢枉加评判;只能凭借自己浅薄的阅历和经验, 尽力尊重原作者的意图,保证每一个角色的丰满。

       最后的歌曲,Ave Maria, 有赎罪的意味。我们不希望展现命运齿轮的锋芒,宁愿它们吻合在一起,优雅孤寂地运转。这样那些疯狂,欲望,逃避,对抗,似乎都变得可以原谅。

       曹禺在《雷雨序》里面说,“我用一种悲悯的心情来写剧中人物的争执。 我诚恳地祈望着看戏的人们也以一种悲悯的眼来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

       我们以自己笨拙的方式向曹禺致敬,也邀您一同来体验那个夏夜的雷雨。

龙小洋

2010年4月2日

 

 

 

 
© Princeton Chinese Theater